摘要:本次论坛旨在推动餐饮业同行交流互动,共享行业前沿信息,推动潮汕菜文化的全球传播。 ...
候鸟式农民 从没事干到有钱赚 来广东做三个月的冬种,如果效益好,每个农民能有7、8万元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粤川两地合作的深入,两省农业农村部门往来越发密切,广东水产、茗茶进巴蜀广受欢迎,甘品粤销凉品粤销常态化。川菜却如鱼得水,重调味的川菜,降低了对食材和厨艺的要求,其食材更易工业化养殖、运输。
中山人敢为人先的精神,从三角生鱼产业上也可以窥见一斑。历年销售数据显示,四川是三角生鱼最大销区省份之一,超30%的三角生鱼销往四川市场。粤味川做、川味粤做 江湖上,一直有粤菜与川菜之争的说法。预制菜成为粤菜向标准化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在广东商人的影响力,岭南风味被带到各地。
近年来,为进一步延伸生鱼产业链,三角镇在中山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借力预制菜风口,突出把生鱼做成熟鱼,加快布局生鱼精深加工领域,打造生鱼预制菜全鱼宴。而反观粤菜,由于受困于对新鲜度的高度敏感,在川菜涌向全国的时候,却是相对集中地蜷缩在大本营广东。利用茶树的采收空档期,我们联合华南植物园创新实验茶树田种植红松茸,探索产业多样化,如果今年稳产,我们还要把这套方法形成示范效应广泛推广种植。
依托新发地35年成熟市场的要素,引领上游生产基地增效,推动下游消费有效衔接。旧住村通过返租倒包等方式,激活荒废200亩滩涂地、30亩旱地和多处闲置鱼塘,打造形成了350亩特色生态果园,利用中心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发展地摊经济拥有20多个摊位、10多家休闲餐饮门店的乡土夜市,30多户农户以务工、创业、兼职等形式参与到农旅产业中,实现持续增收致富。旧住村也是揭西县推进百千万工程、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的典型缩影,揭西县大力提倡将村民的日常行为由传统的口碑评议,转化为可以量化、可以评价的数据指标,通过将积分兑换激发村民践行社会公德、参与村庄事务的积极性。为加快揭西水稻产业全环节升级与全链条增值,揭西县引进揭阳市好粮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棉湖镇,投资1.5亿元建设揭西县水稻产业园,目前已完成流转土地4000多亩,规划建设烘干厂房、碾米厂房、农资仓库、农机维修基地和育秧基地,同时配套符合行业标准的烘干设备、碾米加工生产线、4000吨仓储设备等,通过产业联动、聚集现代要素建园,为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引擎。
2023年,揭西县稳住粮食生产基本盘,早晚造水稻播种面积30.40万亩。延链建园 做精做优土特产文章 走南闯北的土特产的背后蕴藏着产业兴旺的密码,揭西县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产业发展的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同时集聚资源力量,形成抱团发展模式,与文旅资源、创新技术、文化特色有机融合,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打造由土向特继而形成产的新路子。
从茶旅文化节揭西品牌推介,到庆祝丰收节的物阜年丰、再到特色农产品进京推介,创品牌、拓市场成为了揭西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词,从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揭西县在抓稳粮食基本盘的同时,从农迈向产,以深加工作为引擎带动产业的创新升级,打出品牌增长的新空间,彰显了土特产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与闯劲。揭西县积极创建茶叶特色农业产业带,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打造揭西县茶叶市级产业链。【记者】崔文波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陈志深。自春茶头采伊始,第三届揭西茶旅文化节拉开了2023年揭西土特产亮品牌、广推介、拓市场的序幕。
揭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桂山说。稳政策调产能 30万亩良田助力端牢粮食碗 仓廪实、天下安。2023年,揭西县早晚造水稻播种面积30.40万亩。7月,揭西苦笋进入广东省区域公用品牌遴选范围。
乡村善治有为而治 从绿起来转向美起来 如今的揭西,正不断创新联农共富机制,实现产业有赚头到乡村有看头,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回顾2023年,揭西县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求进、亮点频出。
据介绍,揭西县将继续以钉钉子精神不折不扣把百千万工程施工蓝图转化为实景画卷,把揭西的工农旅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富民优势,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做好土特产文章、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上,推进探索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揭西实践。2023年,为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县保障积极落实一次性种粮补贴发放工作,发放了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204.86万元,同时发放中央财政耕地建设与利用资金共327.376万元,补助‘双季稻+轮作,确保实现粮食稳产保供的目标。
揭西县塔头镇旧住村上榜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通过揭西‘十大名优特产的推介展示,新发地市场非常愿意帮好忙、服好务,让揭西优质的农产品尽快入驻新发地,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叫响揭西农产品的特色品牌。粮食丰产的背后,从来都不只有天公作美,事在人为才是丰收真正的致富密码。走进塔头镇旧住村,乡村老年服务中心与乡村民宿大楼正紧锣密鼓地建设……街道绿化、乡村美化,绿美揭西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揭西县举办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暨决策咨询专题讲座,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授课。揭西县打造万梅谷文化小镇,融合农旅资源资源。
2023年揭西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全域推进美丽乡村、绿美揭西建设,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旧住村上榜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揭西县棉湖镇,上砂镇活动村、旧住村等15个村入选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
深冬时节,在揭西县云顶茗茶叶专业合作社(下称云顶茗合作社),近6亩茶树下种下红松茸成为合作社向茶山要效益的创新实践。在灰寨镇橄榄酒厂,香甜橄榄酒已正式投产。
作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揭西县始终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头等大事、要事,通过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撂荒土地复耕复种、垦造水田、灌区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大力倡导水稻良种培育、高产栽培、机械化耕种收等技术指导和试验,鼓励广大群众紧抓有利时节,确保颗粒归仓。2023年,揭西县聚焦特色农业品牌建设,以优选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为抓手,开展首届揭西十大名优特产评选活动,伍寸菜心、香甜橄榄、(潮仁福)潮味腊肠、坪上丰农一点红番薯、山格拉炒茶、雾云大洋红茶、龙江牌野生大洋苦笋罐头、玉石油柑、蓝天果蔬萝卜干、土蜂蜜等首届揭西十大名优特产脱颖而出。
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在揭西坪上镇潭角村积分超市,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实现小积分撬动大治理。近年来,揭西县积极引导企业结合市场需求创新产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搭建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升级加工装备,助力整个产业链赋能。亮品牌拓市场 让揭西寸土生寸金 雨洗青山四季春的生态禀赋、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独特环境,让揭西特色茶叶产业与丰富的农旅资源扬名全国市场。其中,广东伍寸农业有限公司菜心、揭西县云顶茗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获广东农博会农产品金奖,大幅提升了揭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辨识度及影响力。
云顶茗合作社负责人邹俊红表示,合作社已实施生态调控工作,茶园种植桂花树、行间种植金钱草等生态调控植被,实现了茶叶产业链从种植端发展质量变革。去年以来,揭西县支持云顶茗合作社整合打造1500亩的生态茶园示范基地,深入实施茶园土壤高效安全培肥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创建智慧茶园,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增产增收。
结合绿美生态揭西建设,揭西县还持续开展镇区及村庄绿化美化,目前全县共打造小菜园2181个、小果园795个、小花园666个、小公园303个。此外,揭西县积极落地落实农业保险惠民,2023年全县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5990.77万元。
延链建园,形成4条市级、4条县级农业产业链,2个省级、6个市级、22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揭西县斩获2023年第三届广东省乡村振兴大擂台生态振兴类单项奖,揭西县1个镇、60个村入选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加快实现产业有赚头到乡村有看头。
2023年,揭西县通过延链建园抱团发展,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新增打造蔬菜、苦笋2条市级农业产业链,水稻、番薯2条县级农业产业链,新增创建10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全县4条市级、4条县级农业产业链,2个省级、6个市级、22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产业发展格局,不断深挖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延伸产的链条,切实把全县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提升土特产的价值,释放出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揭西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现有的产业发展条件,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以重点产业突破带动乡村振兴全面提速提质提效。好品牌相当于产业的金字招牌,可以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助力开拓市场、促进贸易。据统计,2023年揭西县组织108个企业、出动251人次、携带20个粤字号农业品牌出山入湾、走进全国。
精心评选首届揭西十大名优特产,持续做精做优土特产文章。延链建园落地生金,成为揭西县优化产业结构、带动产业升级,实现制造业突围的新探索。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常务副总经理顾兆学说。12月,揭西橄榄成为继揭西菜心后,揭西县第二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截至2023年底,揭西县建设4个125亩以上品种优质化、防控绿色化、水肥智能化、生产机械化、管理数字化的高标准生态智能果园,形成核心区500亩以上,辐射带动5000亩以上,重点推广应用绿色、高产、高效关键技术。